close
政府為穩定房市推出的「平價住宅」,對於弱勢族群來說,仍是遙不可及的夢。多個社福團體昨日疾呼,政府應興建提供弱勢族群租賃的「社會住宅」,相較於荷蘭社會住宅比例達卅四%,台灣僅○.○八%,實在是個「可恥」的數字。
住盟發言人陳美鈴直指,房價居高不下,不只一般中產受薪階級搖頭,許多弱勢家庭、身心障礙者更是買不起;若選擇租屋,多半也只能負擔偏遠地區、住屋條件差的房子,而便宜的老式舊公寓幾乎缺乏無障礙設施,對肢體障礙者來說十分不便。
「這些弱勢族群一輩子都進不了資本主義下的房市!」陳美鈴說,國外是興建一定數量的社會住宅,以「只租不售」的方式,提供經濟與社會弱勢族群居住,如荷蘭的社會住宅占其住宅總量的比例達卅四%,香港廿九%。她感慨道,台灣的社會住宅比例僅○.○八%,「比例之低,讓人抬不起頭來!」住盟要求政府將社會住宅的比例至少提高到五%,並儘速推動住宅法立法。
罹患小兒麻痺的劉先生半身癱瘓,三年前搬離養護機構後,花了八個月才租到房子,尋屋過程中甚至有房東對他惡言相向,不願意租給他。
同樣罹患小兒麻痺的張錦錦,原先的住處無障礙設施不佳,某次在浴室滑倒,臉上縫了三百多針。她無奈地說,至今已搬過七次家,仍找不到合適的房子。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