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17
介紹<<Critical Disability Theory: Essays in Philosophy, Politics, Policy, and Law>>批判性障礙理論:哲學,政治,政策和法律一書
其中這章 <Does Theory Matter? Exploring the Nexus between Disability, Human Rights, and Public Policy>的目標在於說明,當前實務中的理論架構,特別關注於法律案例、政策與實務中,一方面提倡公民身分和倡權,一方面又存在家父長式的保護。
如附圖1
線畫在哪裡,資源就給到哪裡。老人免費搭公車,是線內給資源,但要請外勞,就被畫在外面,你家的事。
文章中提到Entitlement是你因某種社會身份而具有權利,
介紹第二個焦點:如附圖
成員回應自己經驗,法律不能強制節育,目前都是偷偷來,心智障礙者會被家長偷偷帶去節育,原因是1.怕被騙2.遺傳問題。背後也是好意,但是為了還沒出生的小孩。
接著進到第七章家庭支持政策與障礙者的公民身分的報告,擁有健康不一定是因果,有好的家庭支持才會能有好的公民處遇,家庭支持更勝醫療支持健康,家庭支持像是食物和呼吸。但後來新自由主義上台,更強調醫療而非家庭支持。
新自由主義是從柴契爾是往廢掉福利國家,新自由主義,一個很重要的邏輯/說法,是與其給你魚吃不如教你釣魚。後來工黨上台,也沒有改變政策,因為想要減少預算,說法都是給你更大的支配權,給你自由。
台灣也正面臨一樣的問題,把健保支出減少,鼓勵買私人保險,以工代賑、社會型企業都是這樣脈絡下產物,老實說,問題或許是正確的但一定是這樣解決。
如何開放服務市場,邏輯是公營的不好,所以開放私營,但為什麼不改良公家系統。新自由主義外包的時候,減少成本,說法就是私人服務挹注活水。
最後介紹兩個理論。
1.布迪厄的理論
象徵性資本,是布迪厄用來討論各種形式的財富、聲望、權力的術語。象徵資本有三種形式:社會資本,文化資本和經濟資本。社會資本涉及諸如家人,朋友,熟人或其他潛在的社交網絡。經濟資本包括貨幣,財產,貨物或勞動力。文化資本包括特定專業知識,教育證書,或在該領域被認為有聲望或有利的品味。關鍵是資本之間可以相互轉換。在台灣這也正在發生,長照的ABC就是如此。
2.傅柯的理論
焦點在,誰有權來研究?醫療的凝視:社工的凝視。問題不是量變少?而不是質變少?
管理者的權利下去,如果你需要拿到更多,就必須演的更慘,無意識地成為更弱。
現在狀況政府也許不是讓你住在機構,而是將對你的服務機構化。書中提到,當他們改變系統時,他們也改變了我的時間,這意味著我必須重新訓練我的身體才能在稍微不同的時間內去洗手間......我已經有了大約14年的時間,但一夜之間......
政府會發展出兩種相反的居家支持概念:一種認為居家支持是一種昂貴而豪華的服務,國家再也無法負擔,而另一種則試圖將居家服務作為生活的必需品。當權者能夠以犧牲後者為代價強加前者的概念時,其後果是限制生命機會和象徵性暴力,其形式是減少障礙者對居庭支持的期望。我們希望反對這種經濟上簡化的居家支持觀點,強調後者將居家支持視為障礙者必需的公民服務。官員會暗指你已經享有過多的服務,是一種奢侈(舉出極端例子,非A及B)。最後發現官員不是不懂有更好的服務方式,而是官員不想用。
所以結論是:
- 要去挑戰權利。
- 障礙者需要的應該是居家的基本服務而不是只有健康服務。
此時,嘉梁提出為什麼政府不願意把人力的費用直接給障礙者,讓障礙者來決定錢該怎麼發且發給誰?是不是政府認為財團可以創造更多工作(財團未必能創造更多工作機會出來,就算創造出來也會形成一種剝削的機制,因為財團要賺錢)。
但掌握權力的人,通常會把財團VS障礙者的核心問題,轉換為一般人VS障礙者。而讓問題被敷衍,或被更大的群體對立起來。然後財團溜掉。 最後話題轉到房地產上,台灣的房地產問題是,財團跟銀行借錢的利息很低,低到幾乎是無本生意,財團賺錢後,又會把錢洗到國外,問題留在國內而受益轉到國外。像是,現在倫敦有一半的房地產就是中資,這就是財團的把戲。那到底要怎麼做,我們討論應該要有兩面手法,要創造誘因和威脅,財團造成威脅。
留言列表